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DB旗舰.(中国区)官方网站|为什么说成都网约车值得推崇?专家:因为紧扣五大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1:53    次浏览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都网约车新规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对车辆轴距不做限制、降低司机户籍门槛、鼓励出租车加入网约车服务……10月14日,成都市网约车新政出炉后,迎来“赞”声一片。10月20日,封面智库主办的“成都网约车发展与创新监管专家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的权威专家对成都市在网约车新政方面的包容和创新再次点赞,专家普遍认为,成都在网约车新政的制定过程中,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让这一新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下一步,专家们希望能将网约车的“成都模式”推广到全国更多城市。 更协调:新事物旧事物各自有道“仔细研究了成都的网约车新政,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成都对网约车这个新兴行业的理解比其他城市更加深刻,这让成都在制定网约车的新政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自信。”在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朱巍说到。朱巍认为,正是这种对行业的深入理解,让成都在制定网约车新政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能够正确区分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区别,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会把过去出租车的旧政策放在网约车这种新事物身上,这让成都的新政显得更加具有合理性。对于这种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监事长施杰也表示了认同,他认为在这种自信的背后,是成都城市管理者的自信,“哪些事情该政府管,哪些该放手,这一点想得很清楚。” 更开放:顺应市场和技术新形势在自信之外,不少专家认为,成都网约车新政背后还体现出一种尊重,以及一种开放的心态。“这种尊重体现在很多方面,对市场的尊重、对新技术的尊重、对消费者的尊重、对环境的尊重,这些都非常重要。”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张效羽说。张效羽认为,面对网约车这种新事物,背后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如果不尊重这种新技术,非要用传统的手段去管理新事物,必然会出问题。朱巍也给成都的这种“尊重”点了赞。他说,他仔细读了全国多个城市的网约车新政,在网约车的定价方面,大多数都是按照市场定价,但后面都会加一句“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而成都是他关注的城市中唯一没有加这一句的城市,这背后就体现出成都对于网约车市场的充分尊重和开放,敢于把政府的定价权彻底拿掉,突出市场的核心主导作用。 更创新:引导网约车出租车融合发展此外,专家们还认为成都网约车新政中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让网约车和出租车融合发展,而非将这两者放在对立面上。 根据成都的网约车新政,成都的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只要征得网约车平台的同意,可以直接加入网约车平台,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出租车可以巡游,也可以加入网约车,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是一种创新,但实际上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张效羽说。施杰说,在此之前他曾经到诸多出租车公司进行过调研,发现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之间本身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是如何融合发展。而成都在这方面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而这对于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共同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这一点值得借鉴。 更绿色:尊重产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专家讨论的过程中,还有一点被反复提起:成都市在网约车新政制定的同时,也兼顾到了绿色和环保方面的需求。在对网约车车型的规定方面,成都未对车辆轴距进行限制,在排量方面也仅要求满足1.6L或1.4T即可,这一标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的规定。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也对此非常认同。“网约车应该是对环境友好的,本来雾霾就那么严重,还非得整1.8T、2.0,你不是扯淡吗?”张效羽颇为感慨的说到。 更共享:共同寻找网约车新政“最大公约数”在此之前,新华社曾发表评论指出,网约车细则落地和出租车改革推进,是牵涉面广、利益诉求复杂的民生改革,改革的顶层设计能否落地生根具有风向标意义。而这一重要的共享经济如何更好的落地,与能够实现有效监管息息相关。在本次研讨会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强在谈到网约车新政时表示,“放松管制是创新的前提,过度的监督一定会扼杀新经济形态。”对于监管,他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应吃透政策精神,在监管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而非控制,同时也应当把握好监管的度,不影响公平竞争。同时,用合理的尺度来进行监管,体现出正确的价值,抓住监管过程中最重要的重点。“对于网约车政出台,我建议应该有两条策略。”他说,第一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不要在一个新的业态发展初期就规定那么多细密的监管措施;第二是让话题先热一会儿,充分听取市民、司机、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用创新和智慧寻找“最大公约数”。